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环境工程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实验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学院现有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创建于1984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土建类 “老八校”之一。学院具有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硕士学位、市政工程硕士学位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环境工程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市政工程”为山西省市政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专业教师6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讲师3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1人;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已构成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兼容的教学科研体系。
近年来,学院教师发挥学科专业特长,结合国家及山西省经济发展需求,在环境污染控制、市政公用事业、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等领域开展了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重点形成了水污染控制与污染物资源化及能源化、水环境与城镇供水安全保障、空气污染物分析与控制、暖通空调新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环境材料制备与应用等五个方向的研究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环保公益项目、中日CDM合作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提出诸多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和新技术,多项研究水平居于国内前列,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型人才,为国家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将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用于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资源保护,并能对各项环境要素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能够应用环境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开发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的合理方案,并能分析和评价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实验研究、预测、模拟及优化污染防治工艺和技术,解决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将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的方法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设计、运营及管理,并能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环境工程专业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有机化学、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经济学、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规划。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自主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实习、设计。其中,实验包括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包括金工实习、环境监测教学实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习、固体废弃物处理教学实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设计包括污水管道与水泵站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和素养,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好科学素养和开拓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水的利用、净化、输配、使用以及污(废)水的收集、处理、清洁或再生利用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循环中具备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以及研究开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接受外语、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结构、材料与设备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工艺系统的控制原理,了解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力学、化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本专业的配合协调关系;掌握有关工程规范与标准、工程文件和图纸的编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各项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训练,解决本专业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
主要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工程力学、土建工程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与环境系统概论、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城镇防洪、建筑概论、土建工程基础、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拓展课。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工程测量实习、专业课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训练等;城市给排水管网设计、给水处理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艺设计、取水工程设计、泵站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建筑设施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是可以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供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供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了解现代物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工程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电工学及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及自动控制等有关工程技术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掌握建筑环境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及流体输配管网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施工安装、调试与试验的基本方法;熟悉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流体输配管网;机械设计基础、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自动控制;电工与电子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导论、建筑设备与能源系统自动化、建筑环境学、建筑概论;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与经济;计算机语言与软件应用。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自主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实习、设计等。实验包括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运转)实习、毕业实习;设计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建筑冷热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