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反复性。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无限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1)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
(2)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
(3)科学理论是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6.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
(2)同时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