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
(科目:717普通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任务与对象、人的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四)试卷样题
1、单选题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A.詹姆斯
B.斯金纳
C.华生
D.冯特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故本题选D。
2.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性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故本题选ABCD。
3.简答题:
什么事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要点】
(1)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品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含义及品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将注意的含义准确表述出来,然后把注意的四个品质表述出来。此题要求举例说明,在答题时一定要在每个品质后面举出实际的例子,不要遗漏答案。
4.综合题
试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异同。
【答案要点】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室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器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人格的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每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个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阶段1(0-1岁)信任对怀疑、阶段2(1-3岁)自主对羞怯、阶段3(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4(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5(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阶段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1)区别于联系
?区别: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将人格发展局限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仍形成的作用;而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将个体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渐成的过程;弗洛伊德的阶段只到青春期为止,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了人的一生。
?联系: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扩展与修正。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三、考查范围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个体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有两大特点;意识的表现;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无意识的含义和表现。
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的脑机制;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与环境。
2、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3、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4、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5、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
(三)如何研究心理学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2、科学态度与方法
3、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3、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行为主义研究新取向;心理分析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4、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起源;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回路。
(三)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间脑;小脑;边缘系统。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大脑结构;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4、神经系统的发育
(四)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模块说。
(五)内汾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内汾泌腺的概念;内汾泌腺的分类和机能;神经-体液调节。
三、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的意义;感觉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的种类。
2、近刺激和远刺激
3、感觉的编码:感官的换能作用;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特异化理论;模式理论。
4、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对数定律;乘方定律。
(二)视觉
1、视觉刺激:光的特点;光是视觉产生的外部条件。
2、视觉的生理机制:眼球的构造;折光机制;感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视觉的反馈性调节。
3、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颜色;视觉对比;边界突出与马赫带;视敏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三)听觉
1、听觉刺激:声波的物理性质有频率和振幅;听觉基本特性是音调、音响和音色;乐音和噪音。
2、听觉的生理机制:耳的构造和功能;听觉传导机制;听觉中枢机制。
3、听觉的基本现象
音调;人耳如何分析声音频率:频率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神经齐射理论;音响;声音掩蔽。
(四)其他感觉
1、皮肤感觉:肤觉概述;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2、嗅觉和味觉:适宜刺激;感受性的影响因素等。
3、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四、知觉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知觉的作用;
2、知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非感觉信息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非感觉信息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3、知觉的生理机制
特征觉察器的作用;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额叶在知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知觉的种类: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二)知觉的特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知觉适应。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形状的特征分析;轮廓与图形;图形组织原则;图形识别;眼动。
2、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体态变化对大小知觉的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肌肉线索:调节、辐合;单眼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双眼线索。
4、方位定向
方位定向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视觉的方位定向;听觉的方位定向。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含义和形式;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2、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的含义和意义;真正运动的知觉;似动: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五)错觉
1、什么叫错觉
错觉是指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研究错觉的意义。
2、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和方位错觉;
3、错觉理论:眼动理论;神经抑制作用理论;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五、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一般问题
1、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无意识的含义: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3、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4、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与梦:睡眠及其阶段;睡眠的功能;失眠;对梦的几种解释
2、催眠:对催眠的解释;催眠的应用
3、白日梦与幻想
(三)注意的一般概述
1、注意的基本概念
注意的含义和特点;注意和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的功能。
2、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含义及引发原因;随意后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四)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1、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功能: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2、注意的神经机制:朝向反射;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六、记忆
(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2、记忆的作用
记忆对知觉的作用;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3、记忆的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
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二)记忆的神经心理机制
1、记忆的脑学说:整合论;定位论;记忆的SPI理论。
2、记忆的脑细胞机制:反响回路;突触结构;长时程增强作用。
3、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核糖核酸;激素和记忆。
(三)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编码;感觉记忆的存储;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影响编码的因素。
2、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复述;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干扰、消退。
3、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
(五)长时记忆
1、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2、长时记忆的编码
编码形式: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4、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5、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遗忘的一般概念;遗忘进程;遗忘的原因。
(六)内隐记忆
1、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加工深度对两者的影响不同;两者的保持时间不同;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两者的影响不同;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两者的影响不同;干扰因素对两者的影响不同。
七、思维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食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等特征。
2、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3、思维的种类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二)表象与想象
1、表象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表象的脑机制;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2、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功能;想象的综合过程;想象的种类。
(三)概念与推理
1、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2、概念结构的理论:层次网络模型;特征表理论;原型模型。
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概念形成的策略。
4、推理
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一般原理退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和条件推理。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的种类有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2、问题解决的脑机制:额叶的重要作用;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
3、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算法策略;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4、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别。
5、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
知识表征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
6、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的心理成分: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远距离联想能力、其他非智力因素;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八、语言
(一)语言的一般概念
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的特征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
2、语言的结构
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在句子的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
3、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的表征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语言加工是指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5、研究语言的意义
(二)语言的生理机制
1、语音的发音机制: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
2、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
3、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大脑左半球拥有语言加工优势,但右半球在语言加工方面也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
(三)语言理解
1、语音知觉
语音的物理性质;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
2、词汇理解及其影响因素
单词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规则;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字形结构;字词使用频率;语音的作用;语境的作用;语义的作用。
3、句子理解及其影响因素
句子的类型;词序;语境;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4、课文理解及其影响因素
推理;语境;图式的作用。
(四)语言的产生
1、语言产生的性质
语言活动是受目标指引的一种活动;语言活动是受认知系统直接支配和调节的活动。
2、语言产生的单位:音位、音节、语素、词、短语。
3、语言产生的阶段:了解不同的阶段理论。
九、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1、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
2、动机与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需要的种类;需要的结构。
3、动机与行为效率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与工作效率;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4、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价值观的涵义;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方式;动机与意志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动机的理论
1、本能理论;2、驱力理论;3、唤醒理论;4、诱因理论;5、动机的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理论。
(三)动机的种类
1、动机的一般分类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原始动机与习得性动机;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2、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
3、社会性动机: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四)意志行动
1、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般把意志行动分成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
2、意志行动中的基本冲突
冲突的概念;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冲突的结构模型。
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挫折的涵义;挫折情境的形成;挫折反应;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
4、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十、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涵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2、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维度和两极性的涵义;情绪维度的理论。
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和应激;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情绪与脑
1、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和前扣带回;网状结构;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
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情绪与分泌系统;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3、情绪与唤醒模式
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且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的体验。
(三)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
(四)情绪的理论
1、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学说。
2、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与人格系统;情绪系统及其功能;情绪激活与调节。
(五)情绪的调节
1、情绪调节的涵义: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成分的调节。
2、情绪调节的特征: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情绪调节的个体和文化差异。
3、情绪调节的类型: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4、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人际调节。
5、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6、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十一、能力
(一)能力的一般概念
能力的涵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才能和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能力的结构
能力的因素说:独立因素说、二因素说、智利多元理论;能力的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智利三元论、智力的PASS模型。
(三)能力测验
一般能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能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四)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了解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十二、人格
(一)人格的一般概念
1、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本质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
2、人格的结构
气质与性格;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二)人格理论
1、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2、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A-B型人格、内-外向人格;多元类型理论:气质类型学说、性格类型学说、阴阳五行说。
3、整合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四层次理论将类型理论与特质理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认知风格
1、认知风格的涵义
2、认知加工方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
(四)人格测验
1、自陈量表式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2、投射测验: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3、情境测验:性格教育测验;情景压力测验。
4、自我概念测验:形容词列表法;Q分类法。
(五)人格成因
1、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3、家庭环境因素
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4、早期童年经验
5、学校教育因素
了解教师管理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6、自然物理因素
7、自我调控因素
十三、学习
(一)学习的一般概念
1、学习的涵义
学习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相对持久;学习由练习或经验引起。
2、学习的分类:了解加涅的学习分类;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的联结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与规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2、学习的认知理论
格式塔的顿悟学习;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动作技能学习
1、动作技能的涵义和种类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四大特点。
3、练习
练习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了解练习曲线、练习进程的特点、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4、技能的相互作用:正迁移;负迁移;
十四、人生全程发展
(一)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1、生命的各个时期
2、影响发展的因素:了解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体差异
4、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横断研究;群里-连续研究。
(二)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1、胎儿期的发展:出生前的身体发展;影响胎儿发展的不利环境因素。
2、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了解婴幼儿的脑与大脑皮层的发育;突触生长与神经纤维髓鞘化。
3、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顺序。
4、感知觉的发展:了解触觉、视觉和听觉的发展。
(三)语言与认知发展
1、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获得的理论:学习理论和先天论;语言发展的阶段;影响语言获得的因素。
2、认知发展
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的主要观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四)社会性发展
1、依恋行为
依恋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母子依恋关系的三种类型:安全型、逃避型和矛盾型。
2、道德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两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3、社会化中的人格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五)成年以后的发展
成年后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成年后的生活适应。
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2004年3月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