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包容与善意。——习近平
我们要秉持开放精神,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习近平
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
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先秦思想家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这与欧洲先哲“和谐产生正义与善”的思想不谋而合。回望人类发展的历程,虽然东西方文明源头不同,但我们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可贵。——李克强
【标题示例】
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建设开放包容之地
城市发展呼唤包容的市民心态
【开头示例】
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城市最好的资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小到个人,大到城市,都应有宽广包容的胸怀。而市民心态包容与否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开放水平和包容程度。市民盲目排外、地域歧视,表露出的是城市文化的“小肚鸡肠”,抹黑了城市形象,破坏了社会和谐,于城市大繁荣、大发展毫无裨益。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文明的差异,建设包容城市。
【分论点示例】
消除地域歧视,缔造开放包容型城市。近年来,提炼城市精神的文化行为在全国兴起,建设开放包容型城市成为主旋律。但是在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当今,各地人口流动性大,不少市民认为他们挤占了当地的教育、就业、医疗等公共资源。而随着不同地域的人们接触日益频繁,利益冲突也随之增多,他们不仅从心理上歧视外来人员,同时在行动上更是抵触外来人员,甚至发生言语、肢体上的冲突,这使得由地域歧视所引发的问题成为执政机关在维稳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见,缩小地域间的差异,是消除地域歧视,建设包容城市的必需之道。
【结尾示例】
“四海之内皆兄弟”。消除地域歧视是一种艰巨的任务。城市管理者、公共权力部门,尤其是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更要未雨绸缪,通过积极、现代的管理思路,培养包容、开放、平等的城市精神,在保持多样性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融共荣,继而产生新的、更优秀的文化认知与地域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缔造出一个包容、多元、和睦共处的真真正正的和谐社会。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